欢迎访问数据恢复中心!24小时报修电话:13418646626
贾跃亭那句“乐视失败是污点”的坦白,听起来挺诚恳吧?但细琢磨啊,这“污点”背后藏的可不止是个人失误,更像一场中国互联网狂飙年代的典型悲剧。这哥们儿最近在FF活动上把乐视比作“人生最昂贵的学费”,可这学费到底买来了啥教训,咱得掰开看看。
战略冒进这事儿,真能全怪环境吗?
乐视当年搞的“七大生态”横跨视频、手机、汽车甚至体育,全盛时期全球员工超两万人,手机首年销量碾压初代iPhone。但问题来了——贾跃亭自己也承认,业务扩张速度比资金储备快了至少三拍。最要命的是,连电视发货都跟不上的时候,还敢同时砸钱做汽车,这种“既要又要”的玩法,搁现在看简直像在赌命。更魔幻的是,他至今觉得“99%人不看好的事才可能颠覆”,这执念到底是远见还是偏执,恐怕得两说。
管理失控的锅,该谁背?
乐视内部流传过“周六保证不休息、周日休息不保证”的段子,贾跃亭还自豪地说近30年每周工作六天半。拼命精神固然感人,但用咖啡泡面撑起的战斗力,终究抵不过组织能力的塌方。短短几年员工翻倍,连供应链付款都能拖欠,这种“人海战术+现金流走钢丝”的组合,不出事才怪呢。有意思的是,他后来在FF又重演了类似的剧本——辞任CEO导致权力真空,上市融的11亿美元被迅速烧光,这学费交得是不是有点重复了?
个人与资本的“罗生门”
贾跃亭说乐视债务90%是替公司担保,还了100多亿刀就快能回国,可资本市场压根不买账。FF市值现在才1亿美元,不到他个人投入的七分之一。更讽刺的是,当年让他辞CEO的“债务影响融资”说辞,结果80%融资还是靠他拉来的。这波操作啊,像极了那种“离了我不行,有了我更乱”的恶性循环。你说资本无情吧,可他自己画的饼也确实太大了点。
分享时刻:创业者的“速度悖论”
和几个投资人聊过这事,他们提到个有趣视角:贾跃亭这类创始人往往混淆了“战略节奏”和“生死时速”。乐视电视用三年冲到行业前列证明了他的爆发力,但长期主义需要的是马拉松选手的耐力。现在他押注FF的AIEV说要复制特斯拉奇迹,可当年特斯拉差点死在产能地狱时,马斯克可是把工厂当卧室用的。光有颠覆的野心不够,还得有啃硬骨头的狠劲啊。
回头再看贾跃亭的道歉,其实更像一场迟到的清醒。乐视的教训早超越了个人荣辱,成了中国互联网激进扩张的标本。如今他股权激励收益要拿一半还债,另一半继续赌FF翻盘,这种“认错不改命”的倔强,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创业者画像——成王败寇的规则他懂,但让他认命?估计比登天还难。
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,可以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