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数据恢复中心!24小时报修电话:13418646626
融资8轮、估值30亿、三年营收翻三倍——遇见小面冲刺"中式面馆第一股"的故事,听起来像极了资本市场的爽文剧本。可当你翻开招股书,会发现这碗红油小面里飘着的,除了花椒香还有几丝财务风险的辛辣味儿。89.86%的资产负债率,比重庆火锅的牛油锅底还浓稠,让人忍不住想问:这店到底赚的是面条钱,还是资本游戏的门票钱?
360家门店、年入11.5亿的数据确实漂亮,但仔细看会发现每家店日均销售额正以每年10%的速度缩水。更魔幻的是,客单价从36元降到32元的同时,一线城市单店日销反而少了1200块。这波"以价换量"的操作,像极了超市傍晚的打折菜——销量上去了,可货架上的利润呢?其实也没啥玄机,就是内卷赛道里不得不跟的牌,隔壁和府捞面降价,陈香贵推9.9元套餐,谁扛得住啊。
279家直营店贡献86%营收的背面,是房租人工吃掉近三分之一流水。标准化管理固然能保证口味统一,但重资产模式就像背着冰箱爬山——遇见小面每开家新店就得砸70-90万,现金储备却只剩4200万,流动负债倒是堆到4.9亿。难怪急着上市募资,毕竟资本寒冬里,投资人的钱袋子可比顾客的钱包难撬多了。
117家店扎堆广州的盛况,活脱脱是"重庆小面"的黑色幽默。你说川渝风味吧,65%门店挤在广东;强调标准化吧,本地化改良又稀释了特色。这拧巴劲儿,像极了在粤菜馆点麻辣火锅——投资人吃故事,广东人吃改良,重庆人?估计扭头就走。下沉市场更悬,32元客单价在县城能买三碗牛肉面,中央厨房的物流成本还得再剥层皮。
徐雷加盟、前京东CEO站台这事儿挺有意思,但餐饮老炮都懂,供应链大佬救得了库存周转,救不了翻台率啊。现在港股餐饮IPO确实热闹,蜜雪冰城古茗们排队敲钟。但看看老乡鸡们的坎坷路,二级市场早不是"开店数×单店估值"的简单算术题了。遇见小面敢在这时候递表,八成是想着"趁财报好看赶紧上",可别像那些直播网红,镜头前光鲜,下播后算账哭晕。
8轮融资烧出30亿估值,但资本催熟的果子总带着酸涩。当单店效益追不上扩张速度,当降价也拉不回同店销售,那些"中国麦当劳"的梦想,终究要回到一碗面的基本功:复购率53%的会员体系是真爱粉,还是优惠券吸引的羊毛党?说到底,餐饮业的数字游戏再花哨,最后还得回到那句老话——好吃才是硬道理,别的都是虚的。
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,可以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